鄒曉月,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從事急危重癥護理工作20余年。在舉國共慶新春佳節(jié)到來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震驚了全國上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的鄒曉月便是其中一位“逆行者”。
一、主動請纓,披掛上戰(zhàn)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8.0級特大地震,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第一時間組建了愛心病房,對四川傷員進行救治。鄒曉月臨危受命,擔任愛心病房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夜以繼日地全程參與護理治療工作。5月30日晚上10時左右,40位四川受災的傷員乘坐救護車,從杭州抵達湖州。傷員們大多生活難以自理,在承擔繁重的日常護理工作之余,鄒曉月每天都需要帶領團隊對傷員們進行剪指甲、擦身、換衣、洗發(fā)等。經(jīng)過一個多月夜以繼日的精心照護,所有傷員都平安出院,順利完成救治任務。時間倒回2003年,作為一名普通護士的鄒曉月目睹了非典疫情肆虐全國的情形,當時她覺得需要多掌握一樣本領,特意向院部提出要去進修呼吸治療師,希望可以為更多的重癥患者進行專業(yè)的治療護理,為他們帶去生命的希望。十七年前的場景尚歷歷在目,看到今日武漢的此情此景,她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覺得自己是最應該去“前線”的那個人。大年三十,一年一度的除夕夜,雖然醫(yī)院已經(jīng)放假,但為了平時辛苦工作的小伙伴能多休息一天,她主動加班,完成治療后,抽出了一點時間,回到辦公室思索了一下,寫了一封電子版的請戰(zhàn)書并通過微信發(fā)給了院黨委朱鳴書記,并言明如果不需要請保密信息。除夕傍晚,隨著浙江醫(yī)療隊第一批增援人員的出發(fā),湖州市衛(wèi)健委又發(fā)出了需要增援的緊急通知。鄒曉月第一個主動請纓 ,為了表決心,隨即拿了一張A4紙手寫了一份請戰(zhàn)書,用口紅按下手印,掃描發(fā)給了院部?!耙咔楫斍埃矣X得我是最應該去支援武漢的人選,因為2003年非典之后,就去進修了呼吸治療師;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是愛心病房的護士長,突發(fā)事件心理關懷我有經(jīng)驗;我又是一名中共黨員,一直在重癥監(jiān)護室工作,有20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責無旁貸?!蓖扑]起自己,鄒曉月理由充分。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她匆匆收拾好行囊,帶著家人的牽掛與不舍,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囑托,披上“戰(zhàn)衣”,奔赴“戰(zhàn)場”。
二、家書情懷 ,親人齊支持
城瑋吾兒:
今日已是母親來漢的第十天,甚是想念吾兒,母親想吾兒也必是思念母親。凌晨母親想給你一點書面的文字,今日之疫情仍在膠著狀態(tài),病房10位重病人仍在生死邊緣,未脫離危險,看著痛苦的病人,母親內心十分焦急,思及你十二歲那年與母親提及以后先持擇何種職業(yè)時,母親曾建議你學臨床醫(yī)學,而你卻鄭重地對母親說:“我想成為一名生物醫(yī)藥的研究者,理由是藥物研發(fā)可以同時拯救一批人”。頓覺甚是有理,想想今日有控制疫情的特效藥、疫苗,我們的病人一定能脫離危險,恢復健康。我兒有如此胸襟與抱負,母親甚是欣慰,故望我兒高中階段發(fā)奮圖強,定能勢如破竹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母親
2020年2月6日凌晨5時于武漢
2019年小年夜鄒曉月在獲悉武漢疫情形勢非常嚴峻,跟老公和兒子說到了疫情時態(tài),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覺得自己是最應該去的那個人。兒子毫不猶豫地說:“老媽,你去吧!雖然疫情嚴峻,相信我們的國家很快會研制出特效藥和疫苗的,只要防護措施做得好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你一定要休息好!”老公有點遲疑說:“你頸椎不好,心臟又有早搏吃得消嗎?你又是個過敏體質,那么多藥物都過敏,萬一有什么事怎么辦!如果你一定要去,那我肯定是支持的!”得到家庭的支持,鄒曉月更堅定了奔赴抗疫第一線的決心,并相信一定可以保護好自己,完成使命凱旋歸來。
三、不辱使命 重任肩上擔
來到武漢后,鄒曉月護士長支援抗疫的地點是武漢肺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是武漢最早的一批定點醫(yī)院,重癥一區(qū)是一線中的一線,都是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病人基本上都給予了ECMO和CRRT治療,因此勞動強度大,風險更高。她擔任重癥一區(qū)病房的組長帶領14名護理伙伴進駐重癥一區(qū)后馬上投入工作。為了確保防護到位,進入病區(qū)工作前的準備都需要將近半小時。正如人們在網(wǎng)上看到的一樣,工作前穿上那重重的防護服,佩戴好護目鏡、口罩等。作為組里年資最高的“大姐姐”,她不僅要肩負起繁重的護理工作,更是要作為“主心骨”帶領這支新組建的護理隊伍堅持在抗疫一線。每次進入病區(qū)前她會給大家鼓勁,工作中總是盡力為組員解決各種問題,下班后也不忘貼心地問候與關照。除了工作強度大以外,護理人員的身心同樣面臨巨大的考驗。一位重癥患者經(jīng)搶救無效后離世,管床的年輕護士在目睹了危重癥患者的死亡后,處在情緒崩潰的邊緣,她察覺后,立即默默來到床邊,陪著她共同完成對患者的最后一次護理。重癥監(jiān)護室工作一般是6小時一班,馬不停蹄,除了常規(guī)的治療護理措施要及時正確的落實外,病人的全部基礎和生活護理由護理人員承擔,同時還不時要協(xié)助醫(yī)生為病人做纖維支氣管鏡下吸痰;協(xié)助病人俯臥位通氣;協(xié)助病人床邊拍攝X線…都是重體力活,工作期間能感受到身上及護目鏡中不斷有汗水在滲透著,但是不能喝水、吃東西,體力消耗非常大。防護服內的衣物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口罩戴的嚴實,時間又長,偶爾也有感覺窒息的時刻,她說:“相比起病人的生命,這些都能忍受?!币驗橹匕Y病人身上有許多管路,鄒曉月每2個小時幫翻身,每3個小時進行口腔護理,每4個小時進行會陰護理,每天更換各種置管處的薄膜,她說:“都是危重病人,很少能跟我說上一句話。但是從他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感謝與希望?!辈∪藲夤懿骞埽瑫r常要為病人吸痰,傾倒呼吸機的冷凝水,每一個動作都有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她說:“這就是逆行的意思吧?!钡鹊綋Q班脫下那防護服,汗流浹背,滿臉壓痕,每天下班面部的壓力性損傷都是1期以上,雙腿如灌鉛般的沉重,感覺都不是自己的... 每天工作6小時后,悶得快要窒息,她說:“摘下口罩的一瞬間,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泵鎸θ绱似D難,但鄒曉月不畏艱險,毅然負重前行。說起困難,鄒曉月總是輕描淡寫,“我只是做了一份自己應做的工作而已,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成為戰(zhàn)‘疫’前線的一輪曉月,和戰(zhàn)友們一起沖破黎明的黑暗,迎來溫暖的春天?!?span> 這些年來,不管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鄒曉月都沒有放松對職業(yè)的卓越追求。近幾年,她主持及參與二十余項在研課題,與信息科合作自主研發(fā)多項臨床實用軟件。作為醫(yī)院護理科研組組長,鄒老師還指導醫(yī)院護理人員和護理研究生科研申報,僅2019年協(xié)助完成市級以上項目立項16項。發(fā)表國家一級核心論文7篇,多次獲國家級、省市級創(chuàng)新發(fā)明一、二等獎,并成功入選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養(yǎng)人選,受聘湖州市“勞模工匠”宣講團成員。馳援武漢期間,在重癥監(jiān)護室下班后鄒老師反復琢磨總結,與同事分享浙江護理經(jīng)驗,為同事們開展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管理、聲門下吸引知識培訓等??挂咂陂g她也未曾放棄學術鉆研,申請的課題《新冠肺炎期間浙江省馳援武漢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評估與干預效果應用研究》獲湖州市應急科技項目立項,發(fā)表了論文《Psychological stress of ICU nurses in the time of COVID-19》刊于Critical Care雜志、參與《ICU護理團隊高效組合,打贏防疫攻堅戰(zhàn)》統(tǒng)籌協(xié)調等。她還結合自身危重癥護理專業(yè)知識與護理科研經(jīng)驗,指導當?shù)刈o理人員撰寫論文。與此同時,承擔著4名研究生校內導師、1名研究生校外導師的鄒曉月,仍不忘研究生的教育指導工作,對每個學生都諄諄教導,時刻惦念著學生的專業(yè)學習,鼓勵學生探討護理科研。
堅守教育夢想,立德樹人,為每一個學生照亮前行的路,是她作為教師最大的期盼。自2008年學校護理專業(yè)開設急危重癥護理學以來,鄒曉月就一直秉承“救回一個病人就是救回一個家庭”的理念。她說,她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溫度的醫(yī)務工作者。每年節(jié)假日時,她的微信祝??偸窃丛床粩?,“感謝鄒老師關心及鼓勵”、“感謝您無形中激勵著我去勇敢努力”、“我也成了一名像您一樣的醫(yī)務工作者”、“鄒老師,想跟您一起分享我的悅”……每每此時,都是鄒曉月作為一名教師最開心的時刻!